熊貓體育中國平臺熊貓體育中國平臺7月14日上午,在武漢市青山區(qū)鋼花村街道南苑青少年空間,一場融合民族舞蹈鑒賞與非遺木雕觀摩的藝術教育活動火熱開啟。此次活動面向暑期愛心托管班的兒童展開,以多樣形式引導兒童感受藝術魅力。
志愿者德吉以蒙古族文化為切入點,為孩子們講解了蒙古包、白月節(jié)、那達慕大會、馬奶酒、手抓羊肉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。在介紹完相關文化背景后,她還播放了一段蒙古族頂碗舞的視頻,引得孩子們驚嘆連連:“他們頂著碗跳舞,碗都不會掉下來嗎?”
在老師的鼓勵下,孩子們親自上臺體驗“頂碗轉圈”,一個個小心翼翼地將碗放在頭頂,緩緩轉圈,完成后既緊張又興奮地松了一口氣。這一親身體驗的過程,讓他們對民族舞蹈中“形”與“意”的統(tǒng)一有了更深的認識。接下來,陳雨欣老師現(xiàn)場教授了蒙古族舞蹈的手勢動作。在輕快的音樂聲中,孩子們隨著節(jié)拍律動,沉浸在少數(shù)民族藝術的律動之美中。
緊接著的是非遺木雕觀摩課。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“智繪芯途”團隊成員張延龍翔、周芩夢帶領孩子們走進省級非遺項目“武漢木雕”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靜的木雕工作室。張靜老師依次介紹各類木雕工具如刻刀、銼刀、鑿子等的使用方式,并講述每一種木雕紋飾所蘊含的文化意義,還現(xiàn)場展示了雕刻技法與工具運用,讓孩子們對一件木雕作品從設計、打坯、雕刻到打磨上色的全過程有了初步認知。
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的每一個動作,現(xiàn)場不時響起驚嘆的聲音:“這太神奇了!”課程臨近尾聲,孩子們簇擁在張靜老師身邊,爭著索要簽名,用童真的方式表達對非遺技藝的熱愛與對老師的敬意。
在觀賞到張靜老師的作品后,周芩夢感慨道:“傳統(tǒng)技藝的魅力不在于它多么復雜,而在于它背后所凝結的民族智慧和文化傳承?!蹦显非嗌倌昕臻g負責人張震表示,希望通過這樣的藝術課程,能夠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種子,讓他們從小熱愛傳統(tǒng)、親近非遺、尊重工匠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