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規(guī)訓的童年:六一兒童節(jié)背后的成人凝視_熊貓體育

  官方動態(tài)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30 19:53

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(jié)。城市的大街小巷掛滿了彩色的氣球,商場的櫥窗里堆滿了精心包裝的禮物,學校的禮堂里回蕩著排練已久的合唱。在這一天,孩子們被推到了舞臺中央,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。然而,在這看似歡樂祥和的表象之下,隱藏著一個鮮少被提及的真相:六一兒童節(jié)本質上是一個由成人世界精心設計的儀式,它所慶祝的并非真實的兒童,而是成人想象中的童年。

  當代社會對童年的建構充滿了理想化的色彩。成人世界創(chuàng)造了一個關于童年的神話——它應該是無憂無慮的、天真爛漫的、充滿歡笑與游戲的。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普·阿利埃斯在《童年的世紀》中早已指出,童年作為一種社會概念,是近代社會的發(fā)明。六一兒童節(jié)正是這種發(fā)明的集中體現,它通過一系列儀式化的慶?;顒?,強化了社會對童年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規(guī)范性想象。在這一天,孩子們被期待表現出快樂、乖巧、感恩等符合成人期待的情緒,而那些不符合這一想象的兒童經驗——困惑、憤怒、悲傷或是簡單的平淡——則被系統(tǒng)地忽視了。

  在消費主義的裹挾下,六一兒童節(jié)已經演變?yōu)橐粓鍪⒋蟮纳虡I(yè)表演。玩具店推出限量版禮盒,游樂場推出親子套餐,培訓機構打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的廣告語。據某電商平臺統(tǒng)計,熊貓體育官方六一前后兒童相關商品的銷售額可達平時的3-5倍。消費主義巧妙地利用了父母的焦慮與愧疚感,將愛孩子與為孩子花錢劃上等號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這種消費主義邏輯正在重塑兒童的主體性——孩子們逐漸學會通過索要禮物的方式來確認自己的價值,他們的節(jié)日快樂被簡化為對新玩具的占有與展示。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所說的符號暴力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:消費不僅成為一種慶祝方式,更成為一種區(qū)分好父母與壞父母、幸福童年與不幸童年的標準。

  六一兒童節(jié)的慶?;顒油从吵龀扇耸澜鐚和瘯r間的嚴密控制。無論是學校組織的文藝匯演,還是家長安排的一日行程,孩子們在這一天的快樂常常是被安排、被導演的。他們背誦成人撰寫的臺詞,表演成人設計的舞蹈,參與成人認為有意義的活動。德國批判理論家阿多諾曾警告過這種管理下的快樂的危險性——當娛樂被制度化,它就不再是自由的選擇,而成為一種新的規(guī)訓形式。在六一這一天,許多孩子實際上經歷的不是自主的歡樂,而是對成人娛樂模板的 obedient 模仿。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日記中寫道:我最討厭六一表演了,要穿不舒服的裙子,化很濃的妝,笑到臉都僵了。我只想和好朋友一起踢足球。這樣的聲音卻很少被成人世界聽見。

  更為隱蔽的是六一兒童節(jié)背后隱藏的成人中心主義邏輯。這個節(jié)日表面以兒童為中心,實則處處體現著成人的權力:成人決定兒童應該如何慶祝,成人評價兒童的表演是否精彩,成人判斷這個節(jié)日是否成功。在家庭聚餐時,孩子被要求當眾展示才藝;在學?;顒又?,他們的表現被納入素質教育的考核范疇。這種看似關愛的姿態(tài)背后,是一種福柯所說的微觀權力的運作——通過節(jié)日的儀式,成人社會無聲地傳遞著對兒童行為的期待與規(guī)范。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呼吁發(fā)現兒童,尊重他們內在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,但六一兒童節(jié)的許多傳統(tǒng)恰恰與之背道而馳。

  面對這種困境,我們或許需要重新想象兒童節(jié)的另一種可能性——一個真正以兒童為主體,尊重其多元表達的節(jié)日。這意味著:首先,承認童年的多樣性,不強求所有兒童以同一種方式慶祝;其次,創(chuàng)造空間讓兒童表達真實的想法與情緒,即使這些不符合成人對童真的期待;最后,警惕消費主義對兒童節(jié)的綁架,重新發(fā)現非物質的慶祝方式。荷蘭文化歷史學家赫伊津哈在《游戲的人》中指出,真正的游戲具有自主性、隔離性和無目的性——或許六一兒童節(jié)最需要的,正是給予兒童這種自由游戲的空間,而不是精心編排的表演。

  童年不應是一幅被成人提前勾勒好的素描,而應該是一張留白的畫布,由兒童自己涂抹。當我們慶祝六一兒童節(jié)時,或許應該少一些喧鬧的表演和昂貴的禮物,多一些沉默的傾聽和尊重的陪伴。唯有如此,這個節(jié)日才能從成人世界的自我感動,轉變?yōu)檎嬲匆妰和⒗斫鈨和钠鯔C。畢竟,對兒童最大的尊重,不是一年一度為他們舉辦盛典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承認他們作為完整人格的存在——有思想、有情感、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